1.佛陀八大胜地在哪里

2.佛经中的离车子是什么意思

3.杀业的名词详解

佛陀八大胜地在哪里

毗舍离游记攻略-毗舍阇注音

佛陀八大圣地是:

一、佛陀诞生的圣地蓝毗尼园

古印度之佛教遗址。为释尊之诞生地。今为尼泊尔境内、靠近印度边境不远处,是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花园。 蓝毗尼,意译花果等胜妙事具足、乐胜圆光、解脱处。

二、佛陀苦行证道的圣地菩提迦耶

位于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10公里的菩提迦耶(Bodhgaya),距印度东部最大城市加尔各答607公里,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之处,也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传说当年悉达多王子抛妻别子,逾城出家,开始了追求真理的旅途。坐在一棵参天的菩提树下发下宏愿:不悟得大道,誓不起身。在5月的一个月圆之夜,悉达多王子在菩提树下终于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成就佛果。

三、佛陀初转法、仑的圣地鹿野苑

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Vārānasī)以北约10公里处,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仑处,原始佛教的最初僧团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

四、佛陀成立比丘尼僧团的圣地毘舍离

佛陀弘法的另一主要地点是毗舍离。毗舍离是古代梨车毗部族的国名和首府名,今属印度比哈尔邦,在佛陀时代是一座大城,现在却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

五、佛陀讲说《法华经》的圣地灵鹫山

灵鹫山,坐落在印度恒河平原、比哈尔邦那兰陀和菩提伽耶之间,是印度佛教的圣地。灵鹫山山势奇特非凡,峰峦众多,周围都是一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几座小山挺拔而立。正峰峰顶矗立着一块岩石,形似鹫头,故名灵鹫山。 山顶上有一座古平台,是当年佛祖与诸弟子结集和讲经说法之地。相传,如来曾在这里讲过着名的《法华经》。

六、佛陀讲说《阿弥陀经》的圣地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遗址在印度境内拉布提河南岸的塞赫特。始建于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第六年,是给独孤长者和祇陀太子共同发心建造的,故称为“祇树给孤独园”,和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一道并称于佛教最早的两大精舍。佛世尊在此居住约二十五年,宣讲了许多著名的经典,如《楞严经》、《金刚经》、《阿弥陀经》、《胜鬘经》等。

七、佛陀为母说法返回人间的圣地尚卡西亚

位于印度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附近。佛陀当年上忉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宣说《地藏菩萨本愿经》后重返人间时的圣地。

八、佛陀涅盘的圣地拘尸那罗

位于印度北方邦哥达拉克浦县凯西以北约2.5公里的摩达孔瓦尔镇,是佛教圣地之一。拘尸那罗,意为释迦牟尼涅槃处。拘尸那迦为释加牟尼圆寂地。这里也是佛陀生前最后度弟子须跋陀罗和涅槃后金刚力士放金刚杵处,以及八王分配佛舍利处。

佛经中的离车子是什么意思

离车?(梵Licchavi、Lecchavi)古代居住于中印度毗舍离城(Vais/a^li)的种族。又作离车毗、犁车毗、栗咕毗、栗咕婆、隶车、律车、利车、犁车、黎昌。意译皮薄、同皮、仙族王、贵族公子、王族公子、边地主、传集国政、传参国事。乃跋只族(Vr!ji)之一部。《善见律毗婆沙》卷十载有此族之起源神话,略谓往昔波罗国王之夫人,产一肉胞。以异于常婴故甚以为耻,遂将肉胞投于江中,而为一修行者所拾。经半月,一肉分成二片,又经半月,二片各生五胞,复过半月,一片成男,一片成女。修行者以慈心力故,两手拇指自然出乳,一指饮男,一指饮女。乳入子腹,如清水入摩尼珠,内外明澈。该行者遂名儿为离车子(汉译皮薄)。后有牧牛人见修行者养儿辛苦,有碍道业,遂允代为抚养。此二子年至十六,牧牛人为之起立舍宅,并以女嫁与男,立为夫妇。且拜男为王,女为夫人。后女怀妊,产下一男一女,先后共计十六胎。牧牛人见王子渐多,又更为开立舍宅。如是展转三次开广舍宅,故称‘毗舍离’(意谓广严)。此即离车族与毗舍离城之缘起传说。释尊之世,此一种族实施共和制,其国颇为富强。释尊逝世后,此族民众亦曾分得佛舍利,并为起塔供养。(梵Licchavi、Lecchavi)古代居住于中印度毗舍离城(Vais/a^li)的种族。又作离车毗、犁车毗、栗咕毗、栗咕婆、隶车、律车、利车、犁车、黎昌。意译皮薄、同皮、仙族王、贵族公子、王族公子、边地主、传集国政、传参国事。乃跋只族(Vr!ji)之一部。《善见律毗婆沙》卷十载有此族之起源神话,略谓往昔波罗国王之夫人,产一肉胞。以异于常婴故甚以为耻,遂将肉胞投于江中,而为一修行者所拾。经半月,一肉分成二片,又经半月,二片各生五胞,复过半月,一片成男,一片成女。修行者以慈心力故,两手拇指自然出乳,一指饮男,一指饮女。乳入子腹,如清水入摩尼珠,内外明澈。该行者遂名儿为离车子(汉译皮薄)。后有牧牛人见修行者养儿辛苦,有碍道业,遂允代为抚养。此二子年至十六,牧牛人为之起立舍宅,并以女嫁与男,立为夫妇。且拜男为王,女为夫人。后女怀妊,产下一男一女,先后共计十六胎。牧牛人见王子渐多,又更为开立舍宅。如是展转三次开广舍宅,故称‘毗舍离’(意谓广严)。此即离车族与毗舍离城之缘起传说。释尊之世,此一种族实施共和制,其国颇为富强。释尊逝世后,此族民众亦曾分得佛舍利,并为起塔供养。

杀业的名词详解

后来宰相设了一条毒计,托制造马鞭的工匠,代做可拆可装的空心马鞭三十二条,鞭上嵌了七宝,很值钱,很美观。另外托铁匠把纯钢造菖蒲叶式的快刀三十二柄。两件东西取回家,把钢刀纳入空心鞭内,合逢处用好漆涂治,赠送与毗舍离家三十二子。诸子得了此鞭,都爱不释手,常常带着这条美丽宝贵的鞭子,出入王城。虽在国王面前经过,也不回避。国王也因爱屋及鸟,毫不在意。那时的国法,见王是不准带刀的。宰相见他们执鞭过国王前,以为报仇雪耻的机会到了,便在王前进谗。说毗舍离儿子,年盛力壮,一人当千,今怀异谋,各作利刀,藏马鞭中,幸大王注意。王闻谗失察,以切身利害关系,心极震骇。即唤卫士盘查诸子,索鞭验看,果如所言。便立时下令杀戮诸子,既杀之后,国王余怒未息,把三十二头装入一匣,严密封闭。即使从人,送与义妹毗舍离。

当日毗舍离又请佛及佛弟子到家供养,见王送物,误认为助供,急欲开看,佛力阻使勿开。待午饭用罢,佛为说无常苦空等法,时毗舍离得了阿那含果(即断尽欲界烦恼,不复来欲界的意思。)。佛去后开匣,见三十二头,因已经断除欲爱,不至懊恼。但言悲哉痛哉,人生有,不得长久,驱驰五道(五道:一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四人道,五天道,为一切有情以善恶业轮流托生处。),何苦乃尔。三十二儿妇家亲族,得此凶恶消息后,大家愤恨不平。就有喜欢生事的,在旁边说了几句火上浇油的说话,激出干戈来。众口一声,说国王无道,枉杀善人,如此暴主,急应惩治。遂齐集兵马,欲往报仇。王大恐怖,走避佛处,求佛庇护。 众人领兵进逼王城,索王不得,知在佛处。便率领兵众同赴如来说法处,密层层围绕祇桓(如来说法处)。弟子阿难见王杀毗舍离家三十二子,妇家亲族欲为报仇,合掌问佛:以何因缘,三十二子为王所杀。佛告阿难:过去时代,三十二人,盗得一牛,牵至一老母舍,欲杀彼牛。老母欣喜,为治杀具。临下刀时,牛跪乞命。诸人意盛,决计欲杀此牛。牛临誓言:汝今杀我,我于来世,终不放舍。佛告阿难:彼时牛身,今波斯匿王是。诸盗牛人,三十二子是。彼时老母,今毗舍离是。一次杀业,多劫多生,加利偿还。老母助恶,每次恶报,彼必与有关系,凄惨致。今生闻法,幸得解脱,证阿那含。妇家亲族闻佛所说,瞋火平息。各作是言,此人杀报,原由自种,仅杀一牛,今尚如此,何况多杀。遂率领多人,共沐佛化,持不杀戒。